English

应该给地球装个空调

2000-07-05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郭晔 陈玲 我有话说

 人类历史的简要轮廓是:“文明人跨越过地球表面,在他们的足迹所过之处留下一片荒漠”,文明人已经糟蹋了自身久居其上的大部分土地,使人类的进化文明不断从一处移向另一处。最近6000年的历史记载表明,除了很少例外情况,文明人从未能在一个地区内持续文明进步长达30-60代人以上,即800-2000年,平均生存周期为40-60代,即1000-1500年。大多数情况下,文明越是灿烂,它持续存在的时间就越短。其原因是耗尽或破坏了自然资源。(摘自《跨世纪全球环境问题及行为对策》)

 

连续四十三天的大风沙

北京春季盛行偏西大风,加上地面解冻,西部又有植被覆盖很差的黄土高原,常常使北京地区发生风沙天气,搞得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元朝至正二十七年三月庚子(1367年4月23日),突然“大风自西北起”,飞沙扬砾,昏尘蔽天,彻夜未止。此后,每天夜里丑末寅初(三点)起风,风声大作,直至已时(二十一点)方止,持续十八小时。到“五月癸未(6月5日)乃止”,刮了四十三天。这在北京历史上确是罕见,给京城百姓带来巨大灾难。

(选自《北京生活365天》)

 

“著名‘火炉’纷纷北上”

 国家气候中心任国玉博士指出:“近年来北方频繁出现高温事件与全球变暖的大背景有一定关系。全球变暖的趋势并不是持续线性上升的,20世纪从20年代到40年代是第一个升温期,1942年我国也出现过持续4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事件;从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期是第二个升温期,我们现在正处在高温期。同时,高温事件还与降水有关,由于中国北方干旱化的趋势,降水减少,云量减少,太阳辐射增强,因此造成了目前北方频繁发生的高温事件。而南方由于降水增加,南京、武汉等著名的‘火炉’纷纷北上,西安、石家庄、郑州、北京等城市已经不啻于‘火炉’之称了。”

不过,国家气候中心的专家乐观地预测,中国北方在十几年后会出现湿润化的趋势,届时难当的酷暑就会有所缓解了。

这个新千年的天气真是难猜,冬天特别冷,夏天南方频频下暴雨,北方普遍遭遇特大干旱。这是谁搞的鬼?

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IPCC)的统计和分析,最近几年频繁发生极端气候事件,如暴雨、洪涝、热浪、寒潮等,与全球变暖有关。国家气候中心任国玉博士根据提供的资料说。发达国家对全球气候变暖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现在不能以温室气体减排为由,限制或剥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工业的权利。中国面临发展经济的紧迫任务,目前不承诺二氧化碳的减排义务。

“两大难题:缺水和污染”

 从今年夏天起,北京市将对城市用水实行限量控制。节约用水,变得空前紧迫。中国科学院水问题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丽娟说:中国的水问题集中表现为缺水和污染。北方地区地下水位连续二三十年以每年1米的惊人速度下降,全国668个城市中有3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地下水位下降造成一系列问题,如地面沉降、沿海地区海水渗透、原有机井、机泵报废造成经济损失等。

解决缺水问题首先是要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北方地区70%的水资源用于农业灌溉,但普通渠灌只有40%的利用率,而采用滴灌、喷灌等技术,利用率可以提高到70~90%。

另外,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可以充分利用天然的土壤水,节约有限的淡水资源。

其次是利用海水和微咸水。目前中国每年海水的利用量仅为100亿立方米,而美国则高达几千亿立方米。

再次,污水处理和清洁生产对于缓解水危机和遏制水污染具有双重意义。

一寸绿色一寸金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刘树华教授指出:近年来我国沙尘暴、浮尘和扬沙天气现象的发生频率急剧上升,其原因除了天气系统、动力、热力及气候异常因素外,主要是我国西北地区和北京周边地区沙漠化日趋严重,加之北京许多建筑工地裸露地面防护措施不当,大量沙尘被大风卷起所致。沙漠化正吞噬着我国有限的耕地资源和生存空间。人类历史上楼兰古国的消失、丝绸之路的湮灭不能在今天重演,哪个国家都不能丢失一寸土地。那么,我们今天应该如何遏制沙漠化的脚步,变沙漠为绿洲呢?

沙漠化既有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刘教授呼吁,在经济开发中一定要注意提高公民的环境素质。

***

 气候异常与环境恶化息息相关。曾经有一位朋友问我,你知道废电池应该怎么处理吗?这简单的问题难住了我。我们平时总觉得别人不爱护环境,但自己了解多少必要的环保知识?我们的环保宣传做得够不够?都说现在的人们读书很功利,愿意看的一个主题就是:别人如何生存和发展?但没有了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我们匆匆的脚步到底会迈向哪儿呢?所以,请大家在这个盛夏的日子里稍做停留,看看静悄悄等在那里的环保书吧。

 

历史上少数民族南迁与气候有关吗

 在我国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与汉族之间时有纠纷与战乱发生。有趣的是,这些战乱与出现在公元前1000年、公元400年、公元1200年和1700年的四次寒冷时期及北方游牧民族的几次南下中原战事在时间上发生了奇特的吻合。第一次寒期中对应着西周后期的“南夷与北狄交”的局面。史书中提到,这场持续多年的部落混战,都是为了黄河中下游及长江中下游这块富庶之地。第二次寒冷期对应着“五胡乱华”,这次战乱的后果是十六国南北朝的长期割据局面。第三次寒期则对应着金人侵入华北,并迫使南宋王朝迁都杭州。第四次寒期则对应着满清入关而为满人统治局面。虽然最冷期年平均气温不过低于常年1-2℃,然而一个地方年平均气温降低了1℃,就等于这个地方向较冷的高纬方向推移了200-300公里。这就是说,在寒冷期内我国最佳的宜农宜牧区的分界已由原来长城为线推到了黄河以南,这与游牧民族南下的范围大体吻合。(选自《北京生活365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